2004年5月20日星期四

2003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9成百姓从来不上网

2003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9成百姓从来不上网

新华网 05-20 07:43
... 梁娜)昨天上午,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正式公布。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 ...
03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9成百姓从来不上网 搜狐
调查显示学生科学素养最高教师最受尊敬 新浪
重庆晚报 - 中青在线 - 北京青年报 - 天山网

中国现在有多少亿人口?按15亿算罢,一个15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能够有将近一成的人上网已经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了,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创造出如此的成就真是可喜可贺了,我觉得。

但是,与此同时,我找到了前一段时间的盛大的《传奇》用户数:超过一亿!!!见注1全中国能有多少网民在玩网络游戏?又有多少网民在玩《传奇》?!按五分之一算?!那么就有一千六百万人,往多了算是两千万,那么难道每个用户都在传奇上注册5个帐户?!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算的帐。不过网络时代,能吹就吹,反正都是泡沫经济,吹破了顶多是张破牛皮,里面的牛肉早就让陈天桥们大快朵颐了。

注1:

中国网游发展之“我”见- 游戏点评- 大众IT ...
... 截止到2003年10月15日,《传奇》注册用户人数已经
突破1亿,同时在线人数已经突破80万<盛大网站公告>). ...
itcool.ccidnet.com/pub/article/c682_a77485_p2.html - 29k -
Cached - Similar pages

注2:

CNNIC:中国网民总数八千万宽带用户超两成_互联网 ...
... 中国网民半年速增1150万(2004/01/16 09:04) 中国互联网 ... 至7950万(2004/01/16
07:36) 我国网民数一年增3成普及率不足美国1/10(2004/01/16 ...
tech.sina.com.cn/i/w/2004-01-16/1122283340.shtml - 40k -
Cached - Similar pages

PS:
1。昨天晚上本来写了一篇《BLOG与我》,结果被我一不小心就弄没了,看来网页方式的文字编辑真的不可靠。。。唉:(
2。新添加了新闻类别,我将努力每天都抽一条新闻出来点评一下。一方面发扬BLOG的信息共享转发风格,另一方面促使自己多阅读一些新闻拓宽一下视野,哈哈:)

9:44 | 评论 (4)

2004年5月19日 #

飞机失事,货重要还是人重要?!!

18号最大的国内新闻应该是乌鲁木齐机场货机失事事件了。下面是几个新闻连接:

  • 坠机原因超载?北京中俄贸易市场担心遭整顿

    大洋网 05-19 00:00
    ... “快看电视,有一架飞往阿塞拜疆的货机一小时前坠毁了。”今天中午12时左右,还在睡梦中的北京雅宝路某空运公司的业务员被经理叫醒,“你确认一下,飞机是不是咱们公司 ...
    货机坠毁乌鲁木齐目击记飞机发着巨响朝我冲来 西安新闻网
    坠机原因超载?北京中俄贸易市场担心遭遇整顿 千龙
    中华网 - 成都日报 - 网易 - 搜狐

    看了几个网站的报道,几乎清一色的是针对飞机失事原因,里面的货物值多少钱,摔得如何如何狠进行报道的,可是对于7名机组成员,却谁也没怎么提,这到底是怎么了?货重要还是人重要?!

    明天还要考试,不能多罗索,只是觉得。。。唉:(

  • 2004年5月18日星期二

    网络时代/我的联系人

    刚才被一个从我们网站上得到我的联系方法的人加了我的MSN,说了没两句她就下去了,我随手就把这个人给删除了,省得以后又有别人加我的时候没办法加。

    忽然想整理一下MSN的好友列表,以前从来没有用过MSN的好友分组功能,都是直接按照在线/不在线显示,因为记得好像以前的版本如果按照好友类别显示的话就不能把不在线的人给隐藏掉,现在新版的MSN有了这个功能我就动手分分组罢。

    一共分了6个组:

    .Game(6人) 用来方所有参加.Game Framework项目的联系人,这里大多是程序员,藏龙卧虎哈
    CNINUK(47人) 用来放所有我在英国的朋友们,大多数是通过我的英华在线认识的。
    Together(28人) 所有直接或间接从http://www.together99.com认识的朋友,大部分是搞网页设计的。
    VTage(4人) 我的虚拟交易时代网的工作人员列表。
    朋友(22人) 很多以前上网的老朋友,几乎都是拿MSN做第二联系方案的,呵呵因为以前都是用QQ联系。
    同学(26人) 哈哈我MSN上也有这么多同学啊?以前都没意识到。不过仔细来看的话还是在英国的同学居多,毕竟国内好像这一两年才开始逐渐多人使用MSN。

    一共加起来有133个人。呼。。。暂时有一段时间不用怎么删除联系人了。。。MSN的150个人的限制是真够讨厌的了。估计算上被我删除的MSN好友名单,我的MSN上的联系人都得有将近250个了!不过这样做也是有他的好处的:
    1。因为MSN的设计是每次登陆MSN都动态的从服务器下载联系人资料,这样在本地机上就不会保留联系人资料,保护了用户的好处。
    2。150个人的限制防止了每次MSN登陆时的流量过大而导致超时现象。

    跟QQ比起来,这两个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QQ似乎更倾向于人多!这个好像更符合中国国情哈哈,随便找个人的QQ号都能有个两三百个人了。我记得好像99年的时候就看电脑报报道过一个女的,她那上边有600多个联系人。。。唉,这家伙肯定是聊天狂!

    再看看我的QQ分组:

    CNINUK(38人)
    聊聊(46人) 以前起的名字,现在都是我在各个语音聊天网站上认识的人。。。幸亏我经常跟人家说我不用QQ,要不然。。。
    同学(33人)
    VTAGE(4人)
    我的好友(203人)

    我记得好像两年前曾经把QQ的人大删过一次,要不然现在估计QQ上也得快5、6百人了。不过现在QQ从来都是隐身的,隐身功能真是好啊!我想跟谁说就跟谁说!我觉得这是QQ设计的最好的一个功能了,对于其他方面来讲。。。QQ这个软件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抄袭功力,几乎没有自己率先提供的创意!哦,当然还有一个!卖QQ号!妈的真是够创意啊!只有中国人才会有这个创意!!!

    嘿嘿,再简单看看我QQ上人的号码之最:

    最小的QQ号:12025
    最大的QQ号:276932451
    标注年龄最小的:0岁 (这个档得将近有100人!哈哈)
    标注年龄最大的:105岁 (不知道为啥没人写再大点的岁数呢?)

    其他的想不起来能有什么最了,不过整理我的这些联系人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回忆过程,看到许多很久没有联系的熟悉的名字,就会想到以前发生的一些快乐的事情,有功夫,也整理整理你的联系人,如果有什么发现的话,记得拿出来分享哈:)

    2004年5月14日星期五

    思考:移动中的碰撞侦测

    CNBLOGS.COM的steeven已经开始讨论一些关于游戏的细节问题了:算法:移动中的碰撞侦测 ,我在这里也就他的问题讨论一下。

    其实这个就是典型的图形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叫图形问题,哈哈,英文叫做graph problem)

    对于在一个特定的GRAPH里寻找minimum spanning tree,可以使用kruskal's algorithm和prim's algorithm,寻找一个特定点到的最短路径比较著名的就是dijkstra's algorithm了(就是前一段去跟上帝讨论问题去了的那个家伙的算法),在这个算法的基础上有不少版本的延伸,我曾经在GOOGLE上查到过一篇一个中国的女工程师写的关于dijkstra的讨论,刚才查了一下又找不到了:(寻找一个GRAPH里的所有点的最短路径一般使用floyd或者warshall,floyd很有效,但是也是一种greedy algorithm,地图大了要计算的东西多了效率就不高了。

    我觉得要找路径肯定不能是撞啦,那就是瞎子摸墙走,不能算是AI,我想比较普遍的做法应该是在制定范围内(就是以要移动的物体-坦克和鼠标点的另外一个地方画一个长方形)在这个范围内寻找最短路径,因为在地图制作的时候肯定有标尺,所以各个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已知的了,那么只要算出来这个路径然后让坦克沿着路径走就可以了。

    以前打CC的时候都会有编组的的机制,我想这个编组对算法的主要好处就是可以大大简化电脑的运算量,把整个一队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来考虑,然后一组都按照一个路线走,在这里就又涉及到network flow(这个应该叫做网络流量吧?)的问题,就是解决瓶颈。如果一大堆的坦克呼呼呼的前进,结果在途中要过桥,大家都往上挤就谁也别过桥了。我想主要就是两个办法,走,或者不走!走,就是在遇到桥的时候一部分走桥,然后另外一部分扩大搜索面积看看附近能不能绕道走,如果不能的话,那就只能不走!不走,就是等到网络中有了空闲流量的时候才通过。

    写完上面的话我又仔细看了一下steeven的问题才发现我根本答非所问,他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开大面积的物体,而我想到路径上去了。

    因为在实际运动中主要会有两种障碍物,一种是建筑物,他们是死的,不会动。一种是其他的可移动物体。对于死的东西可以每次计算都考虑到路径的运算里,可是可移动的东西就没准什么时候会出现在路径中了,这时候我想就不需要把它考虑到路径的运算中。坦克都应该有一个侦测器来侦测是否可以移动到下一个位置,我想如果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障碍物,那么坦克可以1)等一下再走,因为在已知路径内出现的障碍物,肯定是可移动的物体,因为算出来的路径肯定是可以走的,如果不能走,那么就说明有飞来横祸了,呵呵,稍微等一下,等其障碍物移动开了就可以了。2)马上再重新计算新的路径。

    我想在实际的运算中,肯定是几个算法几个方法一起上的,单独的解决办法都不能很灵活的移动。

    我以上的方法都是基于一种方案就是把整个地图和所有物体都量化,形成一个巨大的网格,这样每个网格之间的距离就都是1。如果一点有一个障碍物,那么这点的两个对顶点的距离就是无限大。这样就能比较好的控制路径的运算了。不过我不知道在实际的运算中这样是否好用,因为地图太大了的话就什么情况都会出现了,譬如说如果让一个坦克从地图的左下角走到右上角呢?

    所以最后的办法还是应该由几层的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divide and conquer->greedy algorithm。这样才能比较灵活的实现吧。

    我对AI没有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找兔子同学来看看,哪天把他找来:)

    2004年5月13日星期四

    开始用.NET构建我们梦想中的游戏

    这两天cnblogs.com上几个人开始琢磨着弄一个自己的游戏,我很感兴趣,就插了进去。

    现在已经开设了一个专门的公众BLOG(就是参加的成员大家共同使用同一个BLOG),开始用.NET构建我们梦想中的游戏。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反映还是很不错的,11号晚上开始注册运行的BLOG吧?到我现在看到的时候已经是:17 随笔 :: 3 文章 :: 106 评论 :: 0 Trackbacks ,反映很热烈的。不过刚刚开始还是有些混乱,没有能够很好的组织起这些人的人。我在努力充当这个角色,虽然说发起人不是我,但是我还是对总体控制很有兴趣的,运筹帷幄统筹调度嘛。。。呵呵

    我开始帮着负责翻译大家觉得比较合适的一个LICENCE: Mozilla Public License

    下面是我翻译的一部分,原文见这里

    1. 源代码许可

    2.1 最初开发者授权
    根据第三方团体智力财产的要求赔偿损失权,程序的最初开发者在此授予你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与王权无关的、非不包括的许可:

    (a) 在智力财产权利下(排除专利或商标),被原开发者所许可的将原程序代码(或其中的大部分)包括/不包括修改修改过的程序,并且/或者作为一大部分作品来使用、复制、修改、出示、演示、发布从属协议或发布。并且

    (b) 在专利的要求赔偿损失权被源代码的制作、使用或销售所制作、已经制作、使用、实践、销售与提供销售产品,并且/或者源代码(或其中的大部分)的部署所侵害时

    (c) 在本协议的条款之下,本协议的2.1(a)2.1(b)部分在最初开发者发售第一版源代码之时日起开始生效。

    (d) 不管上述的2.1(a)部分,下列专利协议都不会被授权:1)你从源代码中删除的部分的代码;2)从源代码剥离的代码;或者3)因以下条件所造成的侵害的代码:i)源代码的修改;ii)源代码与其他软件或设备的组合。

    2.2 贡献者授权
    根据第三方团体智力财产的要求赔偿损失权,每一个贡献者在此授予你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与王权无关的、非不包括的许可。

    (a) 在智力财产权利下(排除专利或商标),被贡献者所许可的由贡献者(或其中的大部分)依据由一个未经修改过的基础与修改过的程序作为隐藏代码与/或作为其中一大部分作品来使用、复制、修改、出示、演示、发布从属协议或发布。并且

    (b) 在专利的要求赔偿损失权下的由贡献者单独和/或由其贡献的版本所组成的组合(或这种组合的一部分)在制作、使用或销售其修改版本而对其的制作、使用、销售、提供用于销售的产品造成的侵害,已经形成与/或其他方面的处理:1)由其贡献者所编写的修改过的程序(或其中的大部分);与2)由其贡献者利用其贡献版本所编写的修改过的程序(或其中的一种组合)。

    (c) 2.2(a)2.2(b)部分中所授权的协议将在贡献者首次将涵盖的代码用于商业用途的日期开始生效。

    (d) 不管上述的2.2(b)部分,下列专利协议都不会被授权:1)任何贡献者从贡献版本中所删除的代码;2)从贡献版本中剥离的代码;3)因以下条件所造成侵害:i)贡献者版本的第三方组织的修改的程序或者ii)由贡献者编写的与其他软件(不包括贡献者版本的那一部分)所组成的修改过的程序的组合;或者4)在专利所有权下由贡献者所编写的不在修改过的程序的范围那的涵盖代码所造成了侵害的程序。

    其中有一个地方我没想明白应该怎么翻译。
    under ....
    比如2.1(a)und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这个Under应该怎么翻译好?

    如果有哪位也愿意参加的(不管干什么都好啦,呵呵),可以访问上面的BLOG:)

    2004年5月12日星期三

    今天是个碰到老朋友的日子

    下午的时候碰到了阿朱,我初中时候的好朋友。聊了好久。

    那时候我们俩很要好的,他经常让我搭他的顺风车回家,注意这里是汽车不是自行车,那个时候那小子就有专车了,哈哈。还记得有一年元旦的时候班上联欢会我们两个上去装模作样要唱BEYOND的《不再犹豫》,结果唱不两句就不行了。呵呵,初三毕业了以后就一直没怎么联系。再后来听到他的消息就是前一段也是初中同学的丹跟我说朱要追她。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小子混得很像样,已经拿到MCT(好像是一两年前就拿到了),一个月能赚几千块钱,现在还是他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跟他一比,我似乎什么都不是了?!奶奶的极大的刺激了我的自尊心,决定趁暑假回去的时候也先考一个MCSE,正好明年打算停学一年为上剑桥作准备,有了个证打工也方便!

    查看了半天微软的各个认证,决定现在还是考MCSE比较好,MCSD我没那么多时间准备,就指着放假这两个月在家准备呢,首先有阿朱那头的强力支持,他教材、题库什么的都是全的;其次就是在国内考比较便宜。。。哈哈我现在什么都想是便宜优先,当时想要转剑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剑桥的学费比我们学校的便宜!!!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traincert/mcp/default.asp

    这里有微软中国的关于认证的信息。我看了决定选那个微软认证信息系统工程师 (MCSE: Messaging) ,这个跟我现有的知识的交集比较大:)不知道高人们的意见如何。如果哪位好心的大哥给我提提意见的话我会很感激地。。。。

    跟阿朱聊完了就碰到好久不见的未央,可爱的四川小姑娘!

    最早跟她认识好像是。。。2000年左右吧,好像再早一些,那时候挺喜欢去文学论坛,都在安静的的论坛《欲望文字》。她很喜欢写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东西,与其他人相比没有那么酸,很合我的胃口。后来我临出国之前在北京学习,她那个时候正好也在北京学习,就出来见过两次面。那时候正好赶上十一,我们就从半夜两点钟从北航骑车一路到天安门,然后在人群中眼巴巴的等着升旗,最后也什么都没看到,哈哈,想起来就是有趣。

    她现在在成都据说给一个出版社画画,不错不错,去她的BLOG上看也满是她画的画,呵呵很有自己的风格啊。只是希望她能注意身体好了,她似乎身体总是不好。

    今天加了未央和安眠花的BLOG的连接。

    晚上的时候发现我一直使用的那个代理服务器不能用了,刚开始怎么也刷不出来以为我自己的主机有毛病了,后来又查了一下才意识到原来是那边的服务器没响应了,换了一个就好了,不过速度好像不太好,看来我的老台式机又要跑一个晚上帮我找几个好用的代理服务器咯。。。

    2004年5月11日星期二

    也谈网页标准

    这两天有不少人就网页标准进行了探讨,虽然说大多都是引经据典,但是也值得注意。我也小说一下。

    首先笨笨蜗牛连了一篇CSDN的《网站设计的标准时代》,然后Liki发了《Designing With Web Standards》的英文电子书。这本书很好,对网站制作感兴趣的都应该仔细的研读一下。

    关于由于网页标准而产生的种种不便,在那篇《网站设计的标准时代》里已经很详尽的说明了。解决的出路到底何在?我想应该是没有出路的。标准就是一群人制定出来用来约束另一群人的,当产生了标准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商机,对于有商机的事情,就会产生竞争,对于竞争的产生,就会导致不同的标准的产生。所以,这个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矛盾并不是完全负面的,各种的竞争刺激了发展。从HTML 1。0到4。0,到DHTML到JAVASCRIPT到CSS,还有现在我们BLOG里最热门的RSS,虽然各个厂商之间的标准差异让开发商和用户都大呼头痛,但谁也不可否认大家都在从对方吸取这营养而进步。

    当然,这样最终的受害者应该是网站的所有者:要么为了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而放弃某些不支持自己所使用的标准的用户,要么为了更多的用户而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完善网站。似乎现在更多的网站会选择前者,譬如《网站设计的标准时代》一文里所提到的几个门户网站。这种方法应该被称为迎合大众。

    迎合大众的网站们几乎都选择了Microsoft制定的标准作为准绳,无论是网页语言还是浏览器兼容性,一般在IE下都会得到比较好的支持。但是如果换做其他浏览器,效果就一塌糊涂了。

    很多人在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大骂微软这个王八蛋,搞垄断,弄得别人没法生存云云。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微软真正的实现了垄断,那么网站所有者们受否就不会为需要兼容不同的标准而头痛,用户们是否就不会为到底该使用哪个浏览器而发愁?

    所以我觉得,网页标准的统一的出路到还是最终大家都支持微软的标准。标准统一了,差距也就不存在了。微软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当然明白技术领先性的重要。当然,标准的统一并不等于绝对的垄断独裁,一个公司还是要在国家机器的规范下运作,任何依靠掌握标准进行垄断的行为都会收到国家的制裁,就像前一段微软在欧洲碰的钉子一样:“小样的,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罚死你!”:)

    我并不是一个微软的崇拜者。讨论这个事情也只是论事而不论。。。就算不论人吧呵呵。

    PS:.Text在Opera下不能正常的使用,在添加随笔的时候这个可视化编辑器根本就不会出来,即使我把OPERA的浏览器属性设为ME IE6也不好使。到头来还得用IE来POST。所以说。。。标准还是很重要地。。。。

    2004年5月8日星期六

    散乱

    好几天没有写BLOG,主要是我觉得值得写的东西都太琐碎,而且跟我现在的在的这个“计算机”的主题不太搭边,所以觉得还是不写的好。我挺鄙视有些人每天一二十个字一篇的POST,一天弄个几篇的那样的,显得他记了多少东西,这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哦这里的BLOG不是作为个人网志出现的么?那么是个人的东西就不存在对别人的不负责了,那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了。不过似乎整天说别人也不好,呵呵。

    到是我自己,有的时候事情积攒多了,就值得写一下。

    我们这里好像是没有五一放假的这个概念的。五一期间最大的新闻就应该算是我。。。。竟然忘记了去考试的日子!!!妈的想起这个事情我就想抽自己俩嘴巴,明明看好的考试日记,竟然愣是让自己给记错了一天,奶奶的5号开始的考试让我给记成6号!我怎么不记成4号呢!痛不欲生!!!还好学校是允许有两门不及格的。上帝保佑我可以平安过关。

    不过可能过不过关现在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了。因为可能又要换学校了:(我从小到大就是在不停的跳转中度过的,妈妈说你总是闹这么多新花样出来,弄得我们都接受不了了。爸爸还是很支持我的,天,剑桥啊!我以前真的想都没敢想过我的大学生活会有一天在剑桥度过,我还以为得等到我读博士的那一天才有可能呢。不过也不一定啦,剑桥的门槛对现在的我来讲还是高了些,可能还是会转到帝国理工。

    其实UCL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很好的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所有需要买教科书的课程,教科书的作者几乎都是我们的老师,譬如说Programming的《Developing Java Software》是我们的Graham Robot,心理学(我的选修课)的《The Psychology Of Behaviour At Work》的Adrian Furnham。Graham Robot是个个子不高的胖子,发型颇有点希特勒的遗风。因为是我们的Department Rutor,所以我总觉得他说话的时候拿腔拿调的,几次去找他办事都不是很愉快,其实是比较典型的英国人作风了。不过我觉得他应该是苏格兰人,因为他说often的时候是读成of,ten的,跟我们教Theory的Antony Hunter一样,呵呵,不过Tony很有风度,我觉得是我这么多老师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了,在上Tony的课的时候他要求教室要绝对的安静,如果稍微有人说话的时候他就会停下来,十分绅士的说:“Please stop your chit chat, if you do feel you need to talk, you are allowed to leave the room.”呵呵,感觉还是挺假的是罢?英国人就这样! Adrian我就没什么大印象了,总共只上过他的8堂课,我选的心理学是一个十分入门级的课程,学生也是从五花八门的系过来的,所以课程很短,总共才两周,八节,每节2个小时,所以最多只能说他给我讲过16个小时的课。我不知道Adrian是哪过人,不过他说话的时候总会对人产生一种催眠的效果,声调会成不规则波形起伏,而且幅度很大,这样对于一个在学校里转了一天然后下午4点要连续听他讲话讲到6点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催眠曲。。。呵呵

    网站这边VTAGE仍然一笔交易也没有,按照我们现在的这个发展模式来讲是肯定不行的。妈妈还说不如就让他这么呆着慢慢发展。现在的这个社会,没听说呆着就能发展的。父母主要还是怕影响我学习,唉,当初开始做这个就知道肯定是要影响的,如果怕影响我学习当时就不应该支持我做,他们又不是不明白添上不会掉银子往我脑袋上砸:(不过我自己的打定了主意,等考完试就把我们的资料好好整理一下,然后一定要找投资,实在不行我就去EBAY上把自己的点子给卖了!我从小就是个好冒险敢出风头的人,这次再来一次不算什么!

    其他的时候我的生活还是很平淡的,有时候可以说是平淡的出奇。早晨9点到11点起床(没个定时候),起来就把电脑打开,然后烧上一壶热水,然后洗脸刷牙。回来倒一杯水给自己,就开始在电脑前浏览各种RSS,然后看三个网站:CNINUK.COM, VTAGE.COM, Together99.COM。都转了一圈了基本上SUNNY也该起床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是下午一、两点钟了),然后再把刚才烧的水热一下,烤面包,冲咖啡,等她洗漱完了就开始吃。基本上她吃一片面包我吃两到三片,呵呵。这就算吃完早饭了,然后接下来就是又回到电脑前,或者学习,或者上网,或者弹琴,中间还夹杂着晚上7、8点钟的“午饭”和夜里十一二点的“晚饭”。总之就都是一直坐在电脑前,一直到后半夜3点左右睡觉。我很少出门,偶尔出门也是强被SUNNY拉着出去TESSCO买买菜什么的。所以这样算来我一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大概有十四五个小时左右!GOD。。。。真该改变一下这样的生活习惯了,要不然我年纪轻轻的就该有坐骨神经痛了。

    昨天AKI记的《别了,温哥华》到了,不过第一张碟仍旧不能看,估计是他刻的时候就有问题。不过比第一次寄给我的时候好多了,第一次三、四张盘被ROYAL MAIL弄个破损不堪,完全读不了。这次一下寄了快十张过来,就不会被压坏了,呵呵。从第二张碟开始看《别了,温哥华》第8集,唉。。。与我想象中的差多了。演员找得倒是都挺养眼的,就是全都是绣花枕头,演罗毅和任小雪的两个家伙比背台词还背台词,姜武还算是有点演技,可是你都挺大的人了还非得跟一帮小仔子们在一起凑啥热闹装啥纯情啊。一群演员一看就是没有一点生活基础的,我就不明白了,难道找一些真正的留学生拍这个就拍不好?你要是怕没腕儿你找一两个大碗不就成了嘛,还非得找俩奶油小生上去背台词,真让人作呕。宝钢叔叔也不知道怎么了,以前那个《北京人在纽约》不是挺好的嘛。这回这个实在是失败,白瞎了挺好的一个剧本了。唉说实话这个剧本倒是写得真挺好的,我虽然说只是简单的跳着看了两集,却发现很多事情都挺贴近留学生的,也难怪在留学生里掀起了这么的轰动(我只是这么感觉着哈,说错了别怪,我也不知道它在国内影响如何)。看到移民局去中餐馆查非法打工的,任小雪一路疯跑着从后门逃跑,我知道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我虽然没有见过,但是在我身边的事情听也听多了。看着任小雪跑出去后一个人哭,我的鼻子也酸酸的,想起了一年多以前的一个晚上在唐人街的街角坐在地上大哭的我。。。呵呵不说了,往事不堪回首嘛,不回了,不回了!

    前两天突然想写写我在英国的中国同学,这两天有空就写写:)

    2004年5月2日星期日

    The Hospital

    刚才同学给我发过来一个网址:http://hospital.apoka.com/ 打开一看是一个FLASH的游戏(应该叫他游戏罢?!),都是用照片组成的一个解密游戏,挺有意思的,我试着翻译一下他的介绍:

    今天的医院是一个被遗弃的建筑物。

    与他的破旧的,被废弃的,损坏的,腐朽的内部相比,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是一副怪异的有着大大的裂纹的外壳。一副身躯存在理想或现实、纯洁与肮脏、逻辑与非逻辑、生与死之间存在着。这是一个因空旷而死亡并且失事了的地方么?或者与之相反的在某些层面它还有活着的东西?

    最奇怪的是,本该是容器的东西现在被装了起来。这个建筑物,本来象征着纯洁的东西现在被污染的像一个恶意的主题正在努力的保持它的特征。结果是迷人的、诱惑的、令人恐惧的:“我们陷入了一个我们从未预料过的意外环境。”

    在楼层和空屋之间是拥挤的电梯,混乱的房间让你甚至无法进入。破碎的楼梯、有打印机的花式字体的厨房,摇篮还在控制室里!在这里,只有不正常的东西才是正常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梦幻般的体验。

    描述一下一个堆满了金属水槽的房间,这通常是一个阴暗寂静的房间,但是到了日落的时候,它的墙、地板以及天花板都被阳光的从一个曾经是一扇窗户的地方的一片毛边玻璃穿过的余辉所映射,看得清他们自己。

    这些曾经像墓地一样被放近这间屋子的水槽和工具们现在每天都被重新的创造着。访问这家医院会是一种一种空间与物体的奇怪荒谬的交织与不寻常组合。

    但是很少人能够有机会从各个角度看到这些特殊的画面,那么为什么不通过一种艺术的、互动的方式来添加一个额外的层面来访问它呢?

    下面的蒙太奇画面将尝试着去强调与解释这幢建筑在建立时的初衷与现在的状况之间的奇妙关系。

    这个过程也是对这个主题的一种补充。所有的照片都是从屏幕上截取然后缩放、编辑、扭曲、补缀并且移植翻新过的。感觉就像一次数字的外科手术。

    天。。。。我查了字典翻译了半天,仍旧不知所谓。。。。开始的时候觉得这个FLASH应该是一个游戏,可是整个读完了下来觉得似乎它就是一种数字体验。。。下面把原文给打出来,希望各位英文高手能够不吝赐教,帮我弄懂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The hospital is today an abandoned building.

    Broken, displaced, damaged, eroded, it's interior now comparses to a mutated skin covered with open scars leaving before us a body that finds its existence in a narrow universe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 clean and unclean, logic and illogical, life and death. Is it a place made dead by its empty and wrecked state? Or is it on the contrary alive for the same reason?

    Strangely enough the container becomes the contained. The building, symbol of purification is contaminated like an ill subject struggling to keep its identity. And the result is fascinating, intriguing, frightening :" we are plunged into an unexpected environment where nothing is as we expect to see it. "

    Jammed elevators between floors, empty rooms, rooms so chaotic you can't even enter, tom floors, kitchens ornamented with type writers, cradles in operating rooms. Here, the only certainty is that which is uncertain. Leaving us with an hallucinating experince.

    To illustrate there is a room in particular where many metal sinks are piled together. It is usally a dar and still toom but near sunset, its walls, floo and ceilling see themselves illuminated by mascarades of rays of sunshine that pierce through the obtuse pieces of glass where a window once was.

    These sinks, instruments which were put to this room as a graveyard are now the ones who orchestrate this daily reincarnation. It's this type of unusual arrangement of spaces and objects that bring such a curious and paradoxal twist to visiting the hospital.

    But very few will be able to see these parculiar landscapes in full scale. So why not add an extra layer to the visit with an artistic and interative approach...

    The following montages intend to emphasize and translate the bizarre rela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buiding and how it is today.

    The procedure is also complementary to the subject. All the photos are taken from the scene then transformed, cut, distorted, patched, assemled, transplanted for renewal. Like digital surgery in a sense.

    里面有一个词mascarades,我查了半天也没找到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估计作者可能是拼错了,可是到底应该是个什么词呢?还有倒数第三段的 parculiar landscapes 我想应该是 particular landscapes,因为也没查到parculiar是什么意思。。。:(

    请各位GGJJSSAY指教哈。。。

    2004年5月1日星期六

    我的英国生活(小记)

    刚才看到衡山路步行者那看到他问我说:“在UCL留学一定是不错的经历吧? ”我哑然,不知该如何做答。。。

    来英国也将近三年了,应该说我出国的那个时候是英国留学最热门的时候,2001年新世纪依始,有了钱的中国人都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国门,以求让自己的后代身上带金。我就是在那个时候随波逐流在念完高二的时候出国的。

    应该先说说我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有了我一定会出国留学这种想法。好像从小学开始吧?我爸在出国了几次以后就给我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告诉我以后一定会把我送出国。应该说我父母的思想都还是比较前卫一些的,对我从来不会要求考试得多少分之类的。也都一直以把我培养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强的人为目标。小学五年纪念完,我遵照老师的建议跳级,六年纪没上直接升到初中,初中三年里我一直都是班里最小的,初一的时候还是全校最小的。。呵呵。初三的时候因为偏头痛休学了很长一段时间,中考没考好,然后从黑龙江跑到珠海又重读了一年初三,然后考入省重点中学-珠海一中。在那读了两年高中后出国。本来我一直以为我会去加拿大,结果因为在高二的暑假回家的时候碰到了朋友家的一个从英国留学放假回来的姐姐,一交流,发现英国的留学含金量高,而且学制短。。。(乱七八糟的一堆理由,到处都有得说的,我自己也整天说,所以就不再说了)我爸就拍板了,就去英国!

    三年的英国生活,让我对留学这两个字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在国内,我印象中的留学生都是每天穿梭于大学校园,身边的都是各个科学领域的学术精英。然而在这里。。。。到处都是来自中国的政府官员、商界精英~~~的子女!一张张稚气的脸,腰包里揣着各种的信用卡,珠光宝气在他们眼里确实是俗的。。。因为珠光宝气已经无法显示出他们的富有了。。。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买那种看上去很便宜可是你仔细一看都是几百上千镑的服装、首饰。。。开着豪华跑车、终日出入赌场的那种似乎在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场景现在就每天在我的周围上映。。。

    当然,上面所说的也只有一小部分人。那么更多的人在干吗呢?打工!中国人在英国的打工历史可谓悠久,在老舍的《二马》里就有说的。当初在英国打工的人可谓很单纯,人家就是来打工赚钱的,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麻烦事情。现在呢?放眼望去,打工族分为两个团队,学生队与福建队。很多人都是拿着学生签证来打工,虽然英国政府有法律规定学生身份的人每周只可以打20个小时的工,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人在哪都能发挥钉子精神,一周40是个小时简直就是湿湿碎(在此纠正所有读撒撒水的朋友。。。这个叫做湿湿碎!哈哈)。福建队的比较牛屄,因为人家大多数都是千辛万苦真正的飘洋过海-偷渡来的!这样的人打工更加肆无忌惮,只要有活,他们就干,充分担当了资本主义机器的螺丝钉。我接触的人当中不少都是学生打工族,只要拿到学生签证,就可以放心打工,所以英国的语言学校特别多,因为语言学校的OFFER就可以签下一年的签证,工作的原因每年也都有不少的人从我的手下办理签证业务,看着他们,真替他们惋惜,不知道这样的人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的在这里赚这点钱。。。

    不过我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不应该在这里站着说话不嫌腰疼。那么就该说说英国华人的最广泛群体-学生了。英国是一个教育出口国,教育方面每年可以为英国带来几十亿英镑的收入,所以现在英国大学的门槛大大降低,大门广向海外留学生敞开,几乎可以达到只要你有钱我就能让你上学的地步了。当然大家也都知道英国教育很明显的特点是进大学容易出大学难,为什么呢?很简单,你读的时间越长他们赚的就越多嘛!有人说,英国大学每少收一个中国学生,就损失几万英镑!小留学生们背负着父母的血汗钱在英国这个以教育盛名的国度,到底有多少收获呢?

    在去年北京电视台给我做的采访(http://www.cninuk.com/01.rm http://www.cninuk.com/02.rm)中,我大谈特谈留学英国的好处。我最近想,如果再给我做一次采访的话,我有可能就不会这么说了。现在的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已经不像上个世纪末的时候那样的纯洁。一个个都是趾高气昂的抬着头:“我是英国留学生!”可是,他们从英国学到了多少呢?我不得而知。我知道的只是在我还没开始念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帮研究生写毕业设计了。。。很多人来英国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而似乎连这个文凭到底值多少钱都不在乎了,英国大学这四个字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就是"£"符号。我真的后悔在采访的时候说只要你在英国读书出来以后就会找到个不错的工作,就会值得你那高额的学费等等的话语,后面确实应该加上“前提是你确实有真才实学!”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有放弃了国内年薪几万收入十几万的工作来读一个二流研究生的,有为了能让女朋友过来陪读而提前结婚的,有拿着双硕士学位却狗屁不会只能在一个小小的公司跑腿的。。。。太多太多的人让我觉得心寒。我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像他们一样就好了。

    最后还是要说些英国的好话,进入UCL,让我认识了许多可爱的人,他们在各方面都很出众,他们是祖国的骄傲,只有跟他们在一起我才会觉得:原来,我还是在生活在一个科技、文化发达的国家

    UCL每年投入科研的资金与美国的MIT是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学习的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技术(王婆卖瓜了些呵呵)。我确实很为自己能够就读UCL骄傲。同时也为许多我的在英国一流大学的同学、朋友们骄傲。

    PS:我觉得我身边真的牛人很多,我初中同班同学现在一个在帝国理工、一个清华、一个北大,高中还有一个同班同学在帝国理工,跟他们一比起来。。。我觉得我真是太肤浅了,要问我在UCL真正学习到了什么,我觉得专业知识真的没多少,唯一值得骄傲的只是这里的学术氛围,观点理念之类的了。。。。

    临时写的这些东西,乱七八糟不成条例,各位GGJJSSAY还请见谅:P